2025年04月01日14:09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作为河南省应用型本科建设示范高校,郑州工商学院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路径,通过构建“艺术浸润+红色传承+实践育人”三维联动体系,开创出具有中原特色的“大思政课”建设新模式。近日,该校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师生走进河南省文化馆,以专业力量赋能“永远的红旗渠”主题摄影展,标志着该校“课堂-实践-服务”全链条红色育人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沉浸式实践,让红色精神“活”起来
依托红旗渠通水60周年契机,30余名青年学子化身“红色声景构筑师”,在百余幅历史影像前创新采用“场景还原+艺术演绎”的讲解方式。声情并茂地将“人工天河”的修建历程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立体课堂。数据显示,该展览累计接待观众2000余人次,实现红色文化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传播”的跨越。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更以专业服务架起校政合作桥梁,推动红色文化“破圈”传播。
创作转化,构建“精神谱系+”育人矩阵
学校系统构建“精神谱系+专业教育”融合机制,打造“三阶递进”实践平台,在校内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馆,组织学生常态化开展情景党课;创新推出“行走的思政课”项目,将课堂搬进红旗渠、焦裕禄纪念馆等红色地标;实施“红色文创”计划,近三年孵化《红旗渠》《石油魂》等主题作品100余部,获全国经典诵读大赛二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30项,形成“理论研习-实践体验-艺术创作”的完整育人闭环。
专业赋能,打造社会服务“青春名片”
学校创新“艺术+公益”服务模式,组建“医语”健康传播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大学生中医药志愿宣讲团。通过“云端科普+社区宣讲”双轨并行,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活动28场,覆盖受众1.5万人次,相关成果被大河网、大象新闻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这种“专业服务+社会责任”的育人模式,既彰显“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担当,又探索出校地合作的新路径。
机制创新,构建“三全育人”红色生态
该校持续深化“校政行企”协同机制,与省文旅厅、焦裕禄纪念馆等单位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思政课堂延伸至社会实践场域。通过建立“课程开发-师资培育-项目孵化”的三维保障体系,形成“教-学-做”深度融合的红色育人生态。未来三年,学校计划培育百名“红色文化轻骑兵”,开展“百场红色巡讲进基层”活动,让思政育人成果反哺地方文化建设。
郑州工商学院的探索表明,当红色基因与艺术基因发生“化学反应”,思政教育就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这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创新实践,不仅为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鲜活样本,更在中原大地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传承红色血脉、服务文化强省战略贡献着教育智慧。(刘震 崔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