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舞台剧《运》唱响青春华章

编辑:天天培训 人气:0

原标题:高校原创文化精品丨北京物资学院舞剧《运》:大运河畔的青春华章

2025/04/26/10:23:10    来源:新华网

在京杭大运河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艘艘漕船穿梭往来,船工们喊着号子,汗水滴落在古老的河面上。岸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主角“大运”和他的父亲就在其中,一幅充满烟火气的运河生活图景徐徐展开……这是我们脑海中的运河往昔,也是北京物资学院原创舞剧《运》中的一幕场景。

溯源:扎根运河的创作初心

北京物资学院地处京杭大运河畔,大运河文化所蕴含的优秀特质与学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物院精神以及物流流通为特色的专业内涵一脉相承。2017年,学校在北京舞蹈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创作了大运河题材舞剧《运》,该剧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号子”元素融入其中,聚焦于运河岸边的普通人家,以清末民族危亡,北平和平解放、改革开放百舸争流,新时代伟大复兴等历史时期,运河源头的青年命运为主线,凝练出贯穿四代人的运河故事,生动展现了运河儿女秉承家国情怀,弘扬中华美德,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风貌。

在创作初期,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场探寻大运河文化的旅程。他们沿着运河走访沿岸的城镇、村落,拜访当地的老人,聆听那些流传在民间的运河故事。在一个古朴的小镇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讲述着先辈们在运河上辛勤劳作的过往,眼中闪烁着光芒:“以前啊,这运河就是咱的生命线,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些故事和回忆,都成为了创作的宝贵素材。

为了让舞剧更具历史厚重感,创作团队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从运河的开凿、漕运的兴衰,到沿岸城市的发展变迁,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们还邀请了历史学、民俗学等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指导,不断丰富对大运河文化的理解。

雕琢:青春力量的舞台绽放

舞剧《运》的演员们没有一个人是艺术特长生,也没有一个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参与舞剧的演出既是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每天课余时间,舞蹈教室、排练厅、剧院都被《运》团队成员们“占领”,从基本功的训练,到舞蹈动作的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在练习一段表现漕船航行的舞蹈时,为了展现出船在水中的颠簸和船工们奋力划船的场景,男生不断地调整动作的幅度和力度。“这个动作要更有力,想象你们就是在与风浪搏斗!”老师在一旁大声指导着。大家一次次重复,摔倒了又爬起来,膝盖、手肘上满是淤青,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喊苦。

在角色塑造上,为了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同学们深入研究剧本,与老师、同学们交流讨论。在饰演清末时期的角色时,主演同学反复揣摩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她生活在民族危亡的时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恐惧,但又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要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把这些情感都展现出来。”

除了舞蹈,音乐也是舞剧的灵魂之一。为了打造出与剧情完美契合的音乐,学校邀请了专业的音乐老师为舞剧谱曲。音乐总监和制作老师们深入了解大运河文化,从运河号子、民间曲调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具有浓郁运河风情的音乐。激昂的运河号子响起,配合着同学们刚劲有力的舞蹈动作,仿佛将观众带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漕运时代。经过一次次的排练和改进,舞剧《运》逐渐成型。

传承:奏响时代的青春旋律

多年来,舞剧《运》在一届又一届学生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学长学姐们的经验和精神,激励着每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在每次复排时,学长学姐们都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表演心得传授给每一位新成员。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舞剧《运》迎来新的使命——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省市巡演。从北京艺术中心、天津武清影剧院、河北省廊坊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中心到浙江省杭州市运河大剧院,团队带着舞剧《运》完成了积攒已久的巡演梦想。

除了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参演的同学们还积极参与到运河文化的传播活动中。他们走进高校、文化馆,分享舞剧背后的故事;走进中小学,教孩子们简单的舞蹈动作。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运河文化,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展望:奔赴未来的青春誓言

在这部以大运河为背景的舞剧中,创作者通过四代人的命运轨迹,生动展现了从清末民族危亡到新时代伟大复兴的壮阔历史画卷。参演的同学们也切身体会到,剧中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使命,与当代青年在时代发展中承担的责任一脉相承。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青年,应当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今后,北京物资学院大学生舞蹈团的同学们将继续带着对大运河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在舞台上绽放光芒。同时,他们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大运河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