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里那份没署名的精神契约

编辑:天天培训 人气:0

原标题:陈传才、岳同夫妇:一份不署名的精神契约

2025/08/06/09:24:52      来源:新华网

  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一项特殊的助学金正悄然传递着温暖。它不公开获奖名单,不出具获奖证书,更不进行受助者的个人宣传。这项名为“陈传才助学金”的项目,以其独特的“三不”原则,守护着寒门学子的尊严,滋养着他们静心求学的梦想。

  这份承载着生命重量的馈赠,源自中国人民大学已故原中文系主任陈传才与其夫人新闻学院副教授岳同的遗愿。两位一生清贫无儿无女的老党员,在生命暮年决心变卖房产,将卖房所得和毕生积蓄共360万元悉数捐赠给文学院,用以资助贫困学生。

1999年夏天,陈传才、岳同,摄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一角

  “我们的一切都是党给的,现在都该传递给孩子们。”这句朴素的话语,承载着陈传才、岳同夫妇毕生的教育情怀。病榻前,岳同老师仍牵挂着学子,反复叮嘱道:“你们要把钱用好,用到真正需要的孩子身上,其他我就不管了。”

  陈传才生于广东普宁典型的农民家庭;岳同长于上海,自小作为家中长女肩负起照顾年幼弟妹的重担。1957年,二人的命运交汇于中国人民大学。在人大就读的经历,塑造了他们一生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笃信,以及对国家、社会助学体系的深切感恩。

  1978年,陈传才和岳同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新闻系任教,陈传才以文艺理论铸学术丰碑,岳同则于新闻讲台传知行之道,两人逐渐成为文艺学、新闻学领域内深受广大师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

2015年,陈传才在文学院校友会成立大会上发言

  陈传才与岳同夫妇一生共守清贫,生活简朴。2018年末,陈传才离世。2024年夏,岳同离世,遗愿唯有“丧事从简”。

  为实现陈传才、岳同二人生前的心愿,陈传才的学生们自发组织落实捐赠事宜,成立“陈传才学生扶贫基金”,并特别设立“陈传才助学金”,每年资助2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开展学术交流、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据计算,这笔捐赠能持续发放48年,惠及近千名学子。

  今年6月,“陈传才助学金”完成了首次评审与发放。一位受助学生匿名写下感言:“这份低调而深沉的大爱,激励着我在困境中坚守,在平凡中进步。我将以谦逊与执着,守护文学的信念,用日益丰盈的所学,回报这份跨越时空的托付。”

  今日,人大校园的林荫道上,虽再无陈传才、岳同二人的身影。但他们的名字,已化作一泓流淌的暖流,他们留下的不仅是助学金,更是教育家精神的静水深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