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托育事业夯实人才基础

编辑:天天培训 人气:2
原标题:为托育服务夯实人才基础

发稿时间:2025-09-08 09:15: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托育专业真正成为有吸引力、有前途的朝阳专业

  大学要培养“带娃专家”了。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首次将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纳入教育学类,山东女子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获批该专业的两所院校。新学期开启,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迎来首批新生。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转型的关键期,鼓励生育政策的落地见效,离不开托育服务体系的强力支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托育资源的不均衡,专业服务能力的普遍不足,不仅制约着家庭生育意愿的释放,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效率。当双职工父母因“带娃难”被迫牺牲职业发展,当隔代教养的质量差异加剧社会阶层的早期分化,托育服务的专业化、普惠化已成为关乎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议题。本科层次托育专业的设立,正是从人才供给侧发力,为构建覆盖城乡的托育服务网络提供人才支撑。

  2021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增设了托育服务相关专业。现在,该专业又纳入普通本科专业目录,并开始了人才培养。这将进一步弥补我国教育体系中0至3岁早期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短板。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系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多集中在3至6岁阶段,早期发展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本科专业的设立,将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并推动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理论创新。

  托育专业的本科提升是教育供给对人才结构需求变化的回应。长期以来,社会对托育从业者存在“技术含量低”“学历要求不高”的认知偏差,导致该领域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本科专业的设立,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设计,构建起“理论+实践+研究”的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托育人才的专业素养,也将重塑这一职业的社会价值认知。

  加快培养高素质托育人才,还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合力。高校应深化产教融合,与托育机构共建实践基地,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社会则需要打破职业偏见,营造尊重托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托育专业真正成为有吸引力、有前途的朝阳专业,为我国托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