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年09月23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9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 王烨捷)今天是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海洋大学举办了一场有特色的渔业科技创新与育人主题活动。活动以“庆水上丰收谱蓝色答卷”为主题,展示了该校近年来在渔业科技创新、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果,并通过赠阅相关书籍、捕鱼、剖鱼、吃鱼、享用农产品等活动,引导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在学校的明湖湖畔,随着一声声劳动号子,在50余名师生的通力合作下,前一天晚上布下的渔网被拉起,鲢鱼、鳙鱼、青鱼等跃出水面。刚抓起来的鳙鱼,有一小部分“华丽转身”进了实验室,以“鱼学长”的身份,由师生进行外形测量、鳞片年龄鉴定、内脏解剖、元鼎骨解剖;其他鱼产品则直接进到食堂加工,当晚免费提供给师生大快朵颐。
在校园水系里捕鱼以外,春季的“劳动试验田”也迎来了大丰收,在学生们的热情参与下,新挖的红薯被送到捕鱼现场,烤制出来免费供给学生品尝。
活动现场,上海海洋大学书记王宏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农民丰收节,让孩子们体验一下农民丰收的喜悦和快乐,尤其是我们水产学科的同学们,要懂得农民丰收的喜悦背后是这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这是很重要的。”他还介绍,在秋天举行丰收节活动“很有讲究”:“春天是不能捞鱼的,春天是鱼类的繁殖季节,要让鱼安心地繁育下一代,到秋天的时候不仅稻米丰收,我们的鱼也丰收了。”
在活动中,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师张冬冬分享了助力柬埔寨稻渔种养的故事。“今年5月,在胡庆松团队和吴旭干团队的协助下,柬埔寨茶胶省有了智慧渔场示范建设点,”张冬冬说,“通过引进数字化装备和虾苗养殖技术,3个示范户的罗氏沼虾虾苗暂养成活率从原来的40%提高到≥75%。再加上技术培训、实地指导等,柬埔寨当地农民一定会实现‘一田双收’”。
上海海洋大学自2021年开始,承担了亚洲合作资金项目“澜湄国家稻渔种养技术合作及人才培养”,在柬埔寨和老挝开展了系列化的稻渔种养的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了澜湄国家种养的发展,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粮食安全与营养水平。
今年9月,“元鼎卓越农林创新班”“农业经营管理硕士专项班”第一届学生也迎来了“一周岁”的生日。元鼎卓越农林创新班负责人孙诤表示,实践教育教学是农业专业的核心基因。农业经营管理硕士专项班导师晋洪涛介绍,农业经营管理硕士专项班在培养方案设计加强了专业实习实践实战:“学生们在实训过程中,不畏38摄氏度的高温酷暑,在烈日下亲手操作设备;他们在海外农场里钻进稻田、认真观察。他们收获了理论知识的现实理解,在现场学到了最直观的实景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