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绘“两山”,豫见安吉——河南理工学子百米长卷呈现乡村蝶变
2025年10月24日17:45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你们以青春之志投身乡村振兴,以专业之长记录安吉蝶变,为安吉的绿色发展、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注入了鲜活力量……”近日,这封来自浙江省安吉县农业农村局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师生的诚挚谢意与高度赞扬,也为“青绘两山”实践团的青春画卷,添上了富有意义的注脚——他们以专业之笔描绘绿水青山,收获了来自田野最真诚的回响。
这份回响,源自一场跨越千里的实践奔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该校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9名学生在教师张运兴、李海栋的带领下,组建“青绘两山”实践团,历时14天,走访安吉14个乡镇、28处村落,将跨越2500公里的调研成果凝练为百米长卷上的生态图景,以实际行动诠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
青春脚步丈量绿水青山
“原来一片茶叶要经过26道工序才能成为‘安吉白’,一根竹子能变成200多种生活用品!”实践团的队员们在调研日志中写道。
实践团以“安吉蝶变”为主线,聚焦“两山”理念诞生地、“美丽乡村发源地”、“绿色发展先行地”、“青年入乡首选地”四大主题展开创作。他们的脚步从“两山”理念发源地余村到鄣吴村吴昌硕故里,从鲁家村的田园综合体到刘家塘村的竹艺工坊,他们采访村民,见证产业奇迹;拍摄村容村貌,体悟光影故事;他们以民宿集群为窗口,观察乡村未来生活的更多可能;他们寻访传统艺术,汲取创作灵感;梳理转型脉络,绘出青年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他们白天走访采集素材,夜晚挑灯绘制线稿,光是构思稿就修改了近10版。师生们分工协作、反复打磨,将安吉的山水风貌、产业景象、人文故事凝练于笔端,最终完成了题为“豫见浙里”的百米画卷,生动展现安吉“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成果。
在乡野读懂“国之大者”
“以前,我总觉得‘两山’理念是书本上的概念,现在才知道,它是村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实践团团长张柏恩在分享会上说,“鲁家村从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如今已蜕变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中国美丽乡村新样板——这堂课比任何案例都生动!”
“当画笔触到宣纸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三下乡’活动的深刻意义。”团队成员在总结报告中写道。社会实践不仅让“两山”理念从书本走向现实,更铺设出一条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力量的青春之路。
这幅题为“豫见浙里”的百米长卷已捐赠给安吉县,而实践团的故事仍在延续,他们中的3人计划毕业后到安吉创业或工作,以青春力量诠释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期待他们绘就更美的青春故事,见证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在实践中书写乡村振兴时代华章
一直以来,该校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秉持“以美育人、以创促学、以行致知”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艺术素养、技术能力与学术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从“小花园改造”到“美丽乡村设计”,从古村落保护到红色资源挖掘,从描绘百米长卷到乡村振兴,该校建艺学院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追求,将社会实践作为课堂的延伸与育人的主阵地,构建起“课程—项目—基地—成果”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提升专业素养、厚植家国情怀,不断探索以艺术赋能与技术实践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把课堂搬到田野,把笔墨融入乡村,把理论写进山河,河南理工大学的师生依托专业优势,展现出了“艺术+乡村”的无限潜力,为乡村振兴事业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苏丽敏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