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科技职院博士后基础科创成果赋能区域发展

编辑:天天培训 人气:2
原标题:交叉融合 智创未来: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博士后基地多项科创成果,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5年11月17日16:29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日,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期考核评审会圆满落幕,这一盛会标志着学校在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目前,学校博士后团队围绕超硬材料、人工智能+数字设计、文化基因图谱等多个前沿领域深耕细作,为河南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升级、城乡更新与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科研支撑。

夯实基础,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

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获批以来,洛阳科技职业学院通过系统化布局、制度化保障、资源化整合,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体系。基地坚持“需求导向、产学融合”的建设理念,将博士后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度对接。

目前,基地已建立起完善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博士后研究人员全面参与学校学科建设与科研项目,在激发创新潜能的同时,也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智力动能;不仅为博士后研究提供了全方位政策支持,更通过校企研深度合作,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的快速通道。

聚焦多元研究方向,服务区域特色发展

学校紧密围绕河南省作为全球重要人造钻石生产基地的产业优势,在超硬材料等领域开展前瞻性布局。在这一产业背景下,学校博士后团队依托基地平台,积极投身人造钻石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探索其在高端制造、精密加工、半导体等尖端科技领域的应用前景,推动产业由“装饰应用”向“功能突破”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围绕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在多个交叉学科领域推动科研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城市更新与生态文化融合方向,研究构建“建筑—环境—文化”三层语义本体,建立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为全国老旧城区改造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与策略支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领域,聚焦古村落文化基因的AI识别与图谱构建,推动非遗技艺与电商、文创等产业融合,形成协同发展机制,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文旅融合与科技赋能方面,围绕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新理论框架,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升级与智能服务系统建设,助力文旅产业智能化、个性化转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创新领域,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成果在SSCI、EI等高水平期刊发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理论与实践范例;数字化空间与人因交互方向,探索文化元素在隐形交互中的感知机制与疗愈效能,拓展数字技术在心理健康与文化传播领域的创新应用。

名师引领,构建高水平导师团队

陶新教授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盛京玉雕”非遗传承人,获“辽宁省劳动模范”等10余项省部级荣誉。金卓教授是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终身院士、设计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郭凯教授为管理学博士、博士后,MATRIZ三级认证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河洛教育领军人才。

由顶尖学者、行业专家和青年英才组成的导师团队,形成了基地人才建设的"多引擎"驱动格局,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学术指导与创新支持。

锚定未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随着中期考核的顺利完成,基地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学校博士后团队将重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更具活力的科研创新生态。

未来,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将继续发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平台优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在超硬材料、文化数字化、智慧文旅、教育创新等方向持续发力,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实践转化,为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侯妍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