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及新型婚育建设研讨会

编辑:天天培训 人气:1
原标题:凝聚改革共识,深化新型婚育文化的培育及制度机制建设研究

发稿时间:2025-01-17 13:24:00 来源: 婚姻与家庭杂志

  近期,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会议及“新型婚育文化的培育及制度机制建设”年会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在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会议上,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章冬梅同志宣讲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做了重要讲话,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孟晓驷同志部署了工作重点和任务要求,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反响。第六届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增选常务理事人选事宜。

  在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与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联合主办的“新型婚育文化的培育及制度机制建设”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2024年年会上,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社科院所和妇联系统等机构的学者及实务工作者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新型婚育文化的培育及制度机制建设开展了深入研讨,产出了丰富的成果。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创婚姻家庭研究工作新局面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章冬梅同志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讲话,要求研究会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把握党的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以高水平研究服务家庭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讲话中,她强调要深刻认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上促进家庭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目标原则和使命任务,明确方向强化担当。

  要深入学习领会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重点工作,胸怀“国之大者”,把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抓住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在全面深化改革整体布局中一体推进家庭建设高质量发展。

  要深入学习领会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家庭建设的专门部署,深刻领会“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等制度机制建设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家庭建设高质量发展重大部署的落地落实,深入研究阐释,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另外,她还对研究会提出殷切期望,希望研究会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做好各项工作,团结凝聚广大专家学者围绕家庭建设重要议题深化研究,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和成果转化。

  以高水平研究服务家庭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孟晓驷在讲话中肯定了在过去一年中,研究会在政治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实践探索、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并就落实章冬梅同志讲话精神谈了三点意见。

  面对婚姻家庭研究乃至研究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她提出: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研究会工作的全面领导,继续团结、凝聚、带领全国优秀婚姻家庭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不断探索婚姻家庭智库的时代功能、组织形式、管理方式,把研究会建设成为有影响力、有凝聚力的智库。

  二是着力建设高素质婚姻家庭研究队伍,特别是加强对政治和业务素质好、锐意进取的中青年理论骨干的培养。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组织更多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拓宽研究队伍的学术视野;加强与实务部门协作调研研究,强化研究队伍的实践能力;鼓励资深学者带领年轻学者参与科研课题、学术成果编著,促进研究会学术研究生态的良性发展。

  三是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深化研究会组织建设;推进研究会规范管理,完善和落实好经费使用、学术年会、成果评价等各项制度;必要时组织与其他研究会的工作交流学习,从而努力服务好广大婚姻家庭理论与实务工作者。

  她明确表示,研究会将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目标,聚焦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核心议题,奋力书写家庭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及实践经验的新篇章。

  探究新型婚育文化培育及制度机制建设的时代议题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妇联权益部原部长蒋月娥主持研讨会开幕式。她强调,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要按照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章冬梅同志的重要讲话,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孟晓驷同志的部署要求,努力开创婚姻家庭研究的新局面。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与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联合召开“新型婚育文化的培育及其制度机制建设”年会研讨会,旨在站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深刻认识新型婚育文化培育及制度机制建设的时代意义和重大议题,研讨新型婚育文化的培育与制度机制建设的时代议题,为落实三中全会关于家庭建设和生育支持的重大部署提供智力支持。

  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党委书记刘亚玫在致辞中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国妇女十三大工作部署,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与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联合举办“新型婚育文化的培育及制度机制建设”年会研讨会,恰逢其时。

  本次研讨会既是落实党中央关于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部署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彰显了研究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主管单位全国妇联的工作联系单位,未来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研究会工作,共同建设好这一国家级学术平台,发挥理论创新、资政建言、社会服务的智库作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妇联工作。

  梳理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和生育支持的关键聚焦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副司长徐拥军做了题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发展生育友好型社会”的主旨发言。

  他回顾了党中央有关生育政策的重大决策部署;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新的人口环境和条件,包括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

  尽管如此,我国人口规模依然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率稳步上升。强调要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更加重视“引导”和“激励”的办法,强化统筹协调,强化经济支持,强化服务支持,强化时间支持,强化文化支持。

  那么,具体要如何落实生育政策呢?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袁涛做了题为“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完善生育假期成本分担机制”的主旨发言,他立足中国国情,运用国别比较的方法,重点交流了对推动完善生育假期成本分担机制的研究成果。

  他认为,应以积极的社会政策理念构建中国特色生育保障体系:统一明确产假、陪产假、育儿假、哺乳假各自功能定位、时长及其成本分担机制;在完善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构建覆盖全民生育保障制度体系,将生育成本分摊的责任由用人单位扩展至全社会,增强其生育支持功能;建立覆盖全民、分层普惠的育儿补贴制度(统筹财政、保险、税收、金融四个再分配机制);加强生育社会支持建设投入,增强时间政策、经济政策、服务政策之间的协同性,全方位、全周期提高全民生育保障水平;增强生育权益意识,加快生育权益保障立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雄做了题为“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思考”的主旨发言,强调在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个国家重大战略中要把坚持男女平等,促进女性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原则。

  在教育方面,要正确看待女性受教育水平与生育率呈负相关的全球现象,要看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通常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经济和资源,进行有效的家庭规划,更倾向于为子女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与教育环境,重视人口质量,这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理念。

  应对生育率下降问题的对策应从单纯重视增加人口数量转向提高人口质量的方向。他提出生育支持政策应综合考虑经济激励、社会支持和文化引导等多方面因素,如鼓励男女职业与家庭生活平衡,实行远程办公等弹性工作制度,缩短工作时间以平衡育儿与职业需求;鼓励家庭内部的育儿责任共担,减少女性负担;提供现金津贴、育儿假、日托中心建设等多类型政策组合

  以增强政策效果等若干政策建议。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家庭根基培植新时代积极婚育文化

  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教授李明舜做了题为“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家庭根基”的主旨发言,梳理了党中央顶层设计中有关家庭建设和支持政策的重大部署,从中国历史典籍中挖掘家国同构的治理传统和思想,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中探究家国同构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重视通过改造家庭、提倡建立新式民主的家庭关系,来改造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法律是婚姻法。

  他认为要继承家国同构、把家庭作为国家治理的逻辑起点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传统,从“注重家庭,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家庭根基”“注重家教,培养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家风,优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将家庭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点,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尊重人民心理情感的现代化,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有信仰和精神归依感的现代化,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根基的现代化,引领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刘余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型婚育文化倡导”为题,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型婚育文化的关系。

  她分析了古人在勤俭治家、和顺齐家、谨慎保家、读书起家、忠孝传家的智慧,体现了中国古代家文化的一系列思想和传统,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启迪和教化意义。她举例古人用一剖两半的葫芦来饮交杯酒,是因为葫芦的瓤是苦的,但酒是甜的,寓意新人同甘共苦,夫妻一体。这与习惯约定婚前财产的西方婚姻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建议夫妻在婚姻中秉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多反省自己,少指责他人;只看对方的长处,不提对方的短处。她主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家文化,守住中华优秀传统的根和魂,并与时俱进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怎样建设新时代积极婚育文化?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华以“关于新时代积极婚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为题做主旨发言,认为新时代积极婚育文化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它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积极婚育、优生优育,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是应对新的人口发展挑战的有效对策。

  积极婚育文化以家国同构为文化基础和制度基础,以20世纪末期由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在全国城乡开展的“婚育新风进万家”为先期实践经验,以肯定婚育的社会文化价值为总体思路。

  她强调加强积极的婚育文化建设,必须走出既有经验生活,将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婚育新风播撒到千家万户,要基于国情吸取经验教训,凝练有益于引领文化与行为的理论框架。明确支持体系是必需品,而非选择品的基本定位,划清“家国共育”与“家庭责任”之间的边界。处理好个人家庭与社会、重点与一般、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这三个关系。

  关注妇女的生育劳动和婚姻家庭困境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孙晓娥以“当代女性生育劳动困境与生育支持研究:基于陕西三个宝妈群的网络民族志研究”为题,分享了对中国当代女性的生育劳动时间与特点、中国当代女性的生育困境、中国当代女性的生育意愿、建设生育支持文化与社会的研究发现。

  她们的课题在陕西对740多位孕期及生育后未满三年的一孩母亲,同时用微信群参与观察法、时间日记法及问卷调查研究,揭示了“宝妈”生育劳动的时间、任务多、筋疲力尽;宝妈们让渡自我、全身心奉献,母亲的奉献牺牲精神与自我价值观之间时有冲突;“密集母职”的巨大压力,“生育劳动的惩罚”的现实,“贤妻良母”的定型,都对妇女生育造成不利影响。

  她呼吁加强生育支持,包括在家庭支持方面提倡“协同母职”,男女分担养育责任;在职场支持方面肯定母职,通过各种措施进行鼓励帮助;在社会支持方面肯定生育劳动的社会价值。

  会议讨论小组的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吴小英和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律师高蕾围绕落实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婚姻家庭研究主题分享了交流成果。

  吴小英认为,要以开放的心态,正视新时代的家庭变迁和多样形态,精准把握不同家庭及家庭成员的状况需求,守正创新,丰富中国婚姻家庭理论建树。高蕾律师则生动分析了当代青年婚育意愿持续降低的现象和原因。

  她观察到青年人中存在着单身的不想谈恋爱、谈恋爱的不想结婚、结了婚的不想生孩子的现象,目前大多是从女青年思想认识上找原因,没有关注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经济独立的促进作用、未来婚姻关系的不稳定等诸多因素,以及女性在家庭资源分配、就业等方面的担忧和困境等。而这些正是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

  黑龙江大学民商法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王歌雅,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夏吟兰主持主旨发言环节。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杜洁对会议做了总结发言。(付洋 陈朋 王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