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下对弈共话AI时代人类价值与科技人文协同之道

编辑:天天培训 人气:1

原标题:莫言、袁亚湘、吴国盛中国人民大学对谈:共话AI时代 人类价值与科技人文协同之道

2025/09/25/16:27:46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AI时代,人类何为?高等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何在?如何创造兼顾技术变革与人文精神的人类未来?

9月23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科学史家、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共聚中国人民大学,参加该校首场“科学、哲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协同之道对话会”,与1000余名人大师生共话人工智能和人类未来,以一席“星空下的对谈”开启一场求真、向善、尚美的思想盛宴。

“科学探寻真理的法则,哲学拓展思想的边界,艺术叩问生命的回声。三者同源共流,都是人类理解世界、理解自我的伟大尝试。”

“科技与人文并非二元对立,它们是人类文明翱翔的双翼,是驱动社会前进的双轮,缺了任何一方,我们都无法行稳致远。”

科学、哲学、艺术领域的三位巨擘,“AI时代”“人类价值”“伦理边界”“人类未来”几个关键词,一场幽默又深刻的对谈在星辰点缀的幕布下缓缓流淌开。

“人类会被AI取代吗?”

莫言曾经试验过用AI搞创作,却发现生成的文章只是大量华丽辞藻的堆砌,毫无情感和思想,“有了李白、杜甫、屈原,才有了古今中外无数的诗人和作家,无论AI的文学创作能力多么强大,都是建立在人类原创作品的基础之上,原创始终是AI发展进步的元动力。”

“人造出来的东西永远不可能超过人。”在袁亚湘看来,即使强人工智能(AGI)出现,其智慧也远在人类之下,“汽车比我们跑得快,不等于汽车比我们强,AI或许在某些方面比人类强,但人类是个大的集合的概念,AI的任何突破,底层都是人类数学的突破。”

吴国盛认为,“担忧AI取代人类是幻想的结果”,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每一项新技术出现时,担忧和兴奋往往相伴而生,而技术每向前一步,都会经由人类社会的检验。“AI生成的东西一眼就能看出来,糊弄不了,但它诱使你躺平、懒惰、道德下滑,让你过度依赖它进行思考,这才是需要担忧的。”

面对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法律等问题,在三位嘉宾看来,珍视人类文明的独特性,才能让我们驾驭AI、在不确定性面前保持乐观和自信,走向科技与人文协同的人类未来。

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将依托这一品牌,持续推动科学、哲学与艺术深度交融,以“跨界融合”激活文科教育新动能,探索科技与人文协同之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