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年10月27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10月26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中超联赛北京国安对阵青岛海牛比赛的中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超进中超”活动。来自北京市东城区的西中街小学、新鲜胡同小学,北京市西城区的黄城根小学,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8个自然班级足球队的40名足球少年,成为工人体育场数万观众瞩目的焦点。
孩子们在场上每一次精准的传递、每一次灵活的盘带、每一次充满自信的射门,都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声。
据了解,本次“班超进中超”活动,作为北京市“校园足球主题月”(9月19日-10月31日)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足球运动深化育人功能,探索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的发展新路径。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实现共育足球文化新生态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为系统性推动校园足球工作,北京市已构建起完善的市、区、校、班四级联赛机制。仅上半年,北京市全市99.7%的中小学(1221所)已开展了全员参与的各类班级赛,累计举行班级赛19.4万场,498.6万人次参赛,其中足球班级赛4.5万场,参与学生高达96万人次,校园足球已然形成“区区有特色、校校有品牌、班班有比赛、人人可参与”的良好生态。通过足球“班超”联赛,不仅实现了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享受快乐,培养体育兴趣,更能让孩子们通过“班超”增强抗挫能力,培养心理韧性,助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据悉,为持续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体育的氛围,拓宽体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北京市已规划将“班超进中超”打造为一项常态化、系列化的品牌活动。未来,北京市教委将联合体育部门及各职业俱乐部,探索推出“班超进CBA”“班超进排超”等系列活动,让热爱篮球、排球等不同运动项目的学生们,同样有机会走进国内顶级职业联赛的赛场,亲身体验高水平竞技氛围,展示校园体育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