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州龙泉市小学创新三向德育实践

编辑:天天培训 人气:5
原标题: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中心小学      聚焦核心素养 创新“三向”德育实践

发稿时间:2025-09-04 09:17: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中心小学以核心素养为魂、以课程创新为骨、以文化浸润为脉,推动“真”的理性、“善”的情怀、“美”的境界在教育场域交融共生,为新时代学校德育品牌建设提供了鲜活案例。

  宏观规划:理念引领,构建“三向”德育体系

  学校“三向”德育中的“三向”,即“向真的学识、向善的品格、向美的身心”。其教育理念源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在“博·爱”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紧扣“培养真善美的阳光少年”目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起“三向”德育体系。

  中观设计:课程支撑,打造特色育人载体

  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实现从1.0到3.0的跨越:1.0阶段依托社团,课程呈点状分布;2.0阶段开发六大德育课程,呈线状分布;3.0阶段形成“三向”课程新样态——以“锚定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科融合创新”为理念,以“基础课程个性化适配、拓展课程特色化深耕、研究课程实践化突破”为策略,按“向真、向善、向美”划分模组,构建“目标—模组—层级”的立体课程体系,实现学科融合创新。

  微观实践:多维发力,提升育人实效

  学校依托六大德育途径构建完整的德育工作架构,为育人实践明晰实施路径。

  一是课程育人启智生长。26门“三向”德育课程全方位启智育人:“向真”课程群中,“玩转科学”实验课程以校园植物研究引导学生求真探索,“奇思妙想”创意思维课程激发学生创新火花;“向善”课程群里,“小小志愿者”社会实践课程与“八礼雅仪”礼仪课程融合,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美”课程群中,“动感啦啦”“轻舞飞扬”等艺术课程和“雷霆足球”“花样跳绳”等体育课程,提升审美、强健体魄、塑造健康心态。三大课程群各有侧重又融合渗透,让真善美基因融入学生成长血脉。

  二是文化育人润物无声。学校秉持“让整个校园成为一部天然教科书”的理念,将育人理念转化为可见的文化景观:文化长廊按序呈现中国传统节日,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支撑二十四节气项目课程;校园“牛石”寄托“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教师姿态与家国情怀;“尚贤园”的“向”雕塑与“善德广场”的“往”雕塑相呼应,心形雕塑代表“博·爱”,“三把钥匙”的雕塑象征真善美,将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符号。

  三是活动育人润德于心。学校以“向真、向善、向美”为核心开展多元活动:“向真”方面,“博爱杯科技节”设科创竞赛与实验展演,“图书漂流”和“诗词挑战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求真知;“向善”方面,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向美”方面,“班歌嘹亮”“庆六一活动”激发学生创造力与集体荣誉感,“艺术节”搭建美育平台,“体育月度赛事”锤炼学生意志。三大维度的活动交织递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实践育人润知于行。学校以“实践+志愿服务”模式深化育人实效:“向真”维度,“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让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探究原理,培育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向善”维度,打造“逐锋少年在行动”品牌,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帮扶困难家庭,传递善意;“向美”维度,“采摘节”中,学生参与果园布置、农产品创意包装设计,感受田园之美与丰收的意义。

  五是管理育人导行砺志。学校围绕“三向”德育构建管理体系:一是“校级统筹—部门协同—班级落实”三级架构,校长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学科组融入德育元素,班主任落实实践活动,形成贯通网络;二是动态完善德育机制,德育处每年更新含《“三向”德育管理制度》的《杏坛导航》制度汇编,通过“实践—反馈—改进—再实践”实现迭代;三是多元评价制度,从志愿服务频次、问题解决能力(真)、助人持续性(善)、审美成果(美)等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将教师德育成效纳入绩效考核。

  六是协同育人赋能成长。学校搭建校家社共育平台:定期开展“家长德育课堂”,引导家庭将“善”融入家风;与社区、博物馆、公益组织合作,开发红色研学、环保实践等校外课程,拓展“真”“美”实践场景,构建全环境育人生态。

  “向真”课程推动学生年均阅读量增长了40%,科创竞赛佳绩频出;“向善”实践吸引超1000人次参与志愿活动,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增强;“向美”活动让艺术体育成果丰硕,学生体质达标率达95%。社团成员设计的作品《北辛土陶》获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方案一等奖、滕州市社团评比一等奖,啦啦操社团获山东省第十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健美操比赛一等奖,多个社团获评滕州市优秀社团。学校多次承办省市级现场会,校长在山东省小学校长大会等场合分享经验,“三向”德育获得广泛认可。

  未来,学校将持续深耕“三向”德育,以“真”启智、以“善”润心、以“美”塑人,为师生搭建精神成长的阶梯,让德育成为生命成长的有力支撑。

  (王美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