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泽郓城唐塔小学推进班级文化做好德育工作

编辑:天天培训 人气:2
原标题: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扎实做好德育工作

发稿时间:2025-09-04 09:22: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唐塔街道唐塔小学(以下简称“唐塔小学”)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德育工作面临着一些困境:德育实施存在“形式化与标签化”现象,教育方法存在“简单化与灌输化”倾向,忽视学生的主体体验;多元的社会价值对德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冲击;功利化的评价机制无法充分体现育人本质;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割裂造成德育效能降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加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唐塔小学认为,学校德育的“毛细血管”在班级。面对这些挑战,班级文化通过浸润、体验与认同的方式,能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唐塔小学“追光班”为期3年的实践表明,富有生命力的班级文化建设并不是德育工作的点缀与补充,而是德育工作的核心载体与重要的实现路径。

  深化班级文化内涵:聚焦“追光”内核,实现德育目标的转化

  班级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德育是班级文化的方向指针,班级文化则为学生提供了滋养心灵的土壤和生态。班级文化通过环境营造、制度设计、活动组织等载体,将德育目标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体验的具体情境。唐塔小学“追光班”将班级理念分为3个层面,即理想之光、品德之光、温暖之光。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守护植物角”(敬业)、“诚信考场”(诚信)、“追光送暖”(友善)等具体可感的班级生活实践,有效地解决了德育目标过于抽象的问题,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探索实践路径:五维协同构建班级文化新生态

  一是推进精神文化建设。共筑愿景体系。新生入学伊始,通过“何为光?向何追?”系列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广泛讨论、绘画、写作,共同确立班级的核心精神标识,从而确定班名、班训、班歌和班级承诺,使德育目标从外在要求内化为集体的共同追求。强化仪式体验。通过每日齐诵班训、每周高唱班歌等庄严的集体活动,反复强化学生对班级文化的情感认同。仪式感赋予了精神文化以生命力,使其超越文本,深入人心。

  二是推进行为文化建设。构建“追光之星”多元评价体系。改革单一评价模式,设立涵盖德智体美劳多个维度的“月度追光之星”评选,如“诚信之星”“助人之星”“进步之星”“劳动之星”等。通过学生自荐、互荐,公开述职,民主投票,让每名学生的闪光点都能被看见、被肯定,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价值,理解品德的多元内涵。开设“光影同行”社会实践课程。将德育课堂延伸至社会。学校与社区敬老院建立长期结对关系,开展“追光送暖”活动;举办“体验城市美容师”职业日活动。这些真实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友善、责任与担当。

  三是推进制度文化建设。制定《追光公约》。召开“班级立法会”,由全班学生共同商讨、辩论、表决生成《追光公约》。这份“我们自己的约定”实现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设立“班级事务仲裁庭”。设立由轮值干部、小组代表和普通成员组成的“班级事务仲裁庭”,负责依据《追光公约》调解日常纠纷、评议班级事务,锻炼了学生的法治思维、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正直公平的品质。

  四是推进环境文化建设。教室布置紧扣“追光”主题,“星光熠熠墙”展示各类“追光之星”的榜样事迹;“光之轨迹墙”用照片和文字记录班级成长的点滴。让每一面墙壁都成为承载班级正能量的叙事空间。

  五是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建设“追光云空间”。创建班级微信公众号“追光纪”,由学生编辑部运营,发布班级新闻、优秀习作、活动风采,将其打造为凝聚家校的正能量平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定期召开“理性追光者”网络主题班会,研讨信息甄别、网络防沉迷、应对网络欺凌等议题,使学生在虚拟世界中也能明辨是非、自律前行。

  实践成效显著:提供破解德育困境的班级层面解决方案

  唐塔小学“追光班”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为破解德育困境提供了具象化的答案。

  一是对抗了德育工作中的“形式化与标签化”现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班级生活实践,使德育摆脱了空洞说教,实现了德育与学生生活的“真联结”和“深融入”。

  二是避免了德育工作的“简单化与灌输化”倾向,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从公约制定到活动策划,从环境创设到微信公众号运营,学生不再是道德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创造者、体验者和践行者。这种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使每名学生既是德育的对象,也是德育的主体,从根本上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实现了个体成长。

  三是抵御了来自多方面的多元价值冲击。强大的、充满正向激励的班级文化场域,形成了内在的“价值屏障”和“文化引力”。同伴榜样、共同愿景等构成了强大的同辈影响力和导向力,增强了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选择能力。

  四是消解了德育工作中“评价机制功利化”的问题。“追光之星”的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与优秀品行培育,其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德育过程。它使评价回归育人本位,引导学生追求内在品格的卓越,而非仅仅追逐分数和功利性指标。

  五是弥合了家校社在育人方面的割裂。“追光班”通过微信公众号、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等方式,主动透明地展示班级文化,将家长转化为“追光教育”的同盟军,显著增强了德育合力。

  六是有效应对了网络环境的复杂性,通过主动建设与积极引导,将网络空间从德育的“挑战之地”转变为“育人新平台”。“追光云空间”的建设和管理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数字伦理和网络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培养。

  唐塔小学“追光班”的实践,是基层学校德育创新的生动案例。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是德育工作的微观场域,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唐塔小学“追光班”班级文化建设通过文化浸润取代形式灌输,通过主体实践取代被动接受,通过生态建构取代单向说教,将宏观的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深度参与的日常生活,从而为突破德育困境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班级层面解决方案。

  (赵雪芝)

相关阅读